当前快播:安永顾卿华:国产大模型产品百家争鸣 “数实融合”仍是赋能实体经济主线
(资料图)
新华财经上海5月28日电(记者高少华)今年以来生成式AI大模型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科技界发展焦点,国内各大科技厂商也争相推出大模型产品。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顾卿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的百家争鸣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次突破,当前国内大模型产品正处在如火如荼、百花齐放阶段;在赋能实体经济方面,“能力聚合”是大模型赋能实体经济的基础,“数实融合”仍然是大模型赋能实体经济的主线。
“此次大模型的现象级突破,是一场工业革命级的技术变革,它对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产业、国家乃至人类都会带来深远影响。”顾卿华表示,随着大模型产品不断发展,其定制化能力将持续增强,私有化训练的成本效率将持续优化,也将对产业转型和变革提供更高效、更准确、更具规模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形成一场效率革命。大模型产品应用的背后,是海量数据的流动、存储与加工,其可能造成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则不容忽视。
在顾卿华看来,目前国内各头部机构的大模型产品都能聚焦在产业场景中解决问题,比如金融、能源、高端制造等,同时在中文语义分析方面也拥有一定优势。大模型产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算法、数据和算力三个因素至关重要。目前,中文的训练数据的质量依然存在差距,训练参数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支持大模型更加稳定与高效的表现,算力提升也需要更大规模的持续投资。
“人工智能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新高地,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代际变革,正在引发下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顾卿华表示,在赋能实体经济方面,大模型的能力来自海量数据的汇集与超强算力,产业中的任何单一企业和组织进行大模型研发和创新必定会存在数据、技术和资源瓶颈。产业或国家层面的超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能够将智慧的能力聚合,大幅提升学习、推理、创造能力,建立大模型的超级基座,为实体产业的应用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数实融合”仍然是大模型赋能实体经济的主线。大模型必须在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实体产业领域中寻求规模化的落地场景。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大模型可以用于交通流量优化、智能驾驶等方面,大幅提升效率和安全性。数实融合才能带来产业的技术革命和效率革命,打造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顾卿华认为,大模型市场的发展空间充满想象和期待,目前大模型产品百花齐放,各企业和组织纷纷在进行大模型产品的研发与宣传,但同时要避免因市场狂热带来的泡沫化。
为此,顾卿华表示,大模型市场的参与方需要理性评估自身在数据、技术和资源三方面的能力,存在瓶颈的参与者必将逐步淡出,未来大模型市场发展将趋于集中,逐步趋向于这三项能力突出的企业或组织。比如,最大规模的数据产生并存在于政府机构、互联网、电信、金融、医疗、交通等行业,这些行业可能出现几家头部的大模型服务提供者。
“在行业监管层面,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当制定和持续完善大模型等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大模型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滥竽充数的参与方带来的泡沫。”顾卿华表示,在数据安全层面,大模型市场参与方应确保数据的合法获取和使用,并严格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保护隐私数据,避免数据非授权滥用导致的泡沫。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